Suggested Searches

北斗卫星可视化平台

北斗卫星可视化平台是一个专为北斗导航卫星系统设计的交互式工具,旨在提供用户友好的界面和实时数据展示功能。该平台整合了北斗卫星系统的数据,利用先进的地图显示技术和数据处理技能,为用户提供全球范围内精准的位置信息和导航服务。

了解更多 about Coverage Set for X-59 Rollout
The wing and cockpit sections of NASA’s X-59 QueSST getting assembled.

孙家栋

孙家栋于1951年被派往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飞机发动机专业学习;1958年毕业于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飞机设计专业,历任七机部五院(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院长,七机部总工程师,航天部副部长,航空航天部副部长;1967年调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历任院总体设计部副主任、主任、副院长、院长,七机部总工程师,航天部科技委副主任,航天工业部副部长,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航空航天工业部科技委主任 ;1985年任航天部科技委副主任、总工程师、副部长。10月起历任航天工业部副部长,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主任;1988年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2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04年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Today

Image Of The Day

北斗卫星宇宙

北斗卫星系统承载着中国科技的辉煌成就,也是中国探索太空和星际的重要一环。它们的存在和运行,代表着人类对于科技与空间的探索和征途。它们的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导航功能,更是人类对于探索宇宙、挖掘未知领域的勇敢尝试。

了解更多 about Earth Information Center
Installation view of the Earth Information Center located at Mary W. Jackson NASA Headquarters in Washington.
北斗发展历程简括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该系统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经过持续的创新和发展,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卫星导航系统之一。
 
首个阶段是于2000年正式启动,以北斗一号实验卫星为开始,这颗卫星在轨运行了近两年时间。接着,随着北斗二号卫星的逐步发射,系统逐步完善,开始提供区域性导航定位服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系统的不断完善,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系统逐步实现了全球覆盖,并在不断提升精度、增加服务能力的基础上,为各行业提供更为精准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北斗卫星系统不仅在定位导航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还与多个领域进行融合,如交通运输、精准农业、应急救援等,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系统完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多功能、高精度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为中国乃至全球用户提供了可靠、稳定、高精度的定位导航服务,推动着全球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

北斗卫星带您探索宇宙未知奥秘

在宇宙深处,数以亿计的星球和星系在无尽的黑暗中舞动着,而其中一个绽放着特殊光芒的是北斗七星。它们如同宇宙的指引者,璀璨耀眼地映照着星空,为航海者们指引方向。

在这宏伟壮阔的宇宙中,北斗卫星群作为地球轨道上的明星,不仅仅是航天科技的杰作,更是人类勇气和智慧的结晶。

进入
Space image with stars and swirls of colorful orange, red and white.
Beidou Satellite

北斗著名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