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  回

嫦娥五号探测器

中国探月工程第三阶段

探测器概览

“嫦娥五号”探测器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规划中第三阶段的月球探测器,执行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计划采集约2000克月球样本返回地球。

“嫦娥五号”于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时30分在海南省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完成月球表面自动采样任务后,携带1731克月球样品于12月17日凌晨1时59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着陆。这是继月球24号之后时隔44年人类再次从月面带回月球样本。

嫦娥五号探测器

发射动态

2020年11月24日(发射日)

  • 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地月转移轨道。探测器经过两次中途修正和两次近月制动后进入环月轨道。

2020年11月30日

  • “嫦娥五号”探测器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顺利分离。

2020年12月1日

  • “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位于月球正面风暴洋的吕姆克山脉以北地区(月球正面西经51.92度、北纬43.06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传回着陆影像图。

2020年12月3日

  • 在完成月面采样和封装工作后,嫦娥五号上升器点火脱离着陆器起飞上升离开月面,并经历垂直上升、姿态调整和轨道射入三个阶段后进入环月轨道。这是中国首次实现地外天体起飞。

2020年12月6日

  • “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并将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这是中国航天器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

2020年12月12日

  • 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在约6天的环月等待后,实施了第一次月地转移入射,从近圆形轨道变为近月点高度约200千米的椭圆轨道。

2020年12月17日

  • 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任务完成。
轨道示意图

科学任务

  • 进行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
  • 开展月球着陆区地形探测和地质勘察, 获取与月球样品相关的现场分析数据,建立现场探测数据与实验室分析数据之间的联系。
  • 对月球样品进行系统、长期的实验室研究,分析月壤的结构、物理特效、物质组成,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
  • 首次月球影像图

    工程目标

  • 突破窄窗口多轨道装订发射、月面自动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月地转移、地球大气高速再入、多目标高精度测控、月球样品储存等技术。
  • 实现首次地外天体自动采样返回, 推进中国科学技术重大跨越。
  • 完善探月工程体系, 为载人登月和深空探测奠定一定的人才、技术和物质基础。
  • 拓展任务

  • 验证地球—日地L1点转移轨道的设计与控制技术。
  • 在日地L1点附近开展长期探测,验证L1点环绕轨道设计与控制技术。
  • 对日地L1点附近光照、辐照等环境进行检测,验证相关分系统的适应能力。
  • 择机开展日凌期间探测器与地面的测控通信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