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  回

嫦娥一号探测器

中国探月工程第一阶段

探测器概览

嫦娥一号是中国的首颗月球探测器,其以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嫦娥命名。 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搭乘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顺利发射升空。 嫦娥一号的总重量为2350千克左右,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太阳能电池帆板展开长度18米,寿命大于1年。 嫦娥一号是中国嫦娥工程的第一阶段任务,自2004年1月立项,第一阶段耗资14亿人民币。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硬着陆于月球预定地点。

嫦娥一号作为中国的首次深空探测任务以圆满成功的方式结束,被视作中国航天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后的第三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进入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为中国后续的深空探测任务奠定了基础。

嫦娥一号探测器

发射动态

2007年10月24日(发射日)

  • “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卫星正常进入预定的近地点高度205千米,远地点高度50930千米的超地球同步轨道。

2007年10月31日

  • “嫦娥一号”第四次变轨成功,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2007年11月2日

  • “嫦娥一号”轨道修正结束,轨道误差由原来的570公里减小到10公里之内。

2007年11月7日

  • “嫦娥一号”完成了第三次近月制动,进入月面高度212千米的工作轨道。

2007年11月26日

  • 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

2009年3月1日

  • “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控制下,撞落于月球丰富海内的撞击点,撞击点位置为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
轨道示意图

科学任务

  • 用CCD立体相机和激光高度计绘制完整的立体月球地图,从而获取覆盖全月面的地形图,有助研究月球地质构造的演化,为未来登月地点的选择提供有用的参考数据。
  • 探测月球上的钛和铁等14种元素分布,并会利用成像光谱仪,测定造岩矿物,如橄榄石、辉石、斜长石等在月球表面的含量与分布情况。
  • 评估月球土壤厚度和氦-3的资源量。
  • 监测月-地之间的空间环境,利用高能粒子探测器和太阳风探测器记录太阳风数据,以及太阳活动对月-地之间空间环境的影响。
  • 首次月球影像图